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我与美国签证官不得不说的故事》一文中,我曾经提到,我认为畅游美国的最佳方式,是在有大把时间可以浪费的前提下自驾,所以对于这次老婆设计的出游,我一开始是比较抵触的。不过,这次行程里所包含的几所大学到底吸引了我——虽然我是个国内生国内长国内学的彻彻底底的“土鳖”,但也想知道“海龟”们的环境是什么样子,以及由于当年的年少轻狂,自己在生命中究竟错过了什么。
 
所以,我们这个旅行团除了景点和购物之外,还是一个“伪留学考察团”,各种年级的一大堆孩子,吵闹的不行。
 
行程中一共有四所大学,三所常春藤和一所美国大学联盟,分别是哥伦比亚、耶鲁、哈佛和麻省理工。
 
哥伦比亚大学校立图书馆。
 
耶鲁大学的图书馆。外墙是一种特殊工艺的大理石,被削的特别薄,可以透光。内部保存古籍善本的书架加装了特殊装置,感受到地震震动,会自动沉入地下室。
 
哈佛老校区的大门之一,名为猪头门,因大门上方的猪头而得名。我们在哈佛赶上了大雪,整个东北“大烟炮”的感觉。
 
麻省理工学院的主楼。这所学校位于马萨诸塞州,按说应该叫“马州理工”才对。现在的校名是清末外交家崔国因翻译的,当时把马萨诸塞州翻译成“麻沙朱色士省”,所以“麻省理工”沿用至今。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留学费用最高的国家,私立大学每年的学费基本都在4到5万美金。当然,也有一些留学生(中国人居多)转空子,拿了私立大学的offer,跑到公立大学去上学,节省了不少学费。不过这样据说首先定金会被没收,其次留学生的身份也会被收回(美国只允许私立大学发留学生邀请),只能成为“黑人”。
 
说起私立大学,就顺便说一说前一阵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捐款门”。继潘石屹张欣夫妇、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先后向哈佛大学捐款之后,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又给加州理工学院捐了1亿美元,这不禁让人想问,我们的华人富豪们都怎么了?有那么多钱为什么不捐助一下国内的大学?为什么不资助一下希望工程?
 
哥伦比亚大学的吉祥物——狮子。
 
耶鲁大学的某位校长。注意他闪闪发亮的左脚,都是被游人摸的。据说他在赛艇比赛之前,如果用左脚点一下赛艇的船头,就能获得胜利,因此他也被称为“黄金左脚”。
 
哈佛大学的“三个谎言”铜像。该铜像传说是哈佛大学创始人John Harvard(中国人称“张哈佛”),但是第一,“张哈佛”根本没有画像,所以没人知道他长什么样子,于是在塑铜像时随便找了个长得帅的学生当了模特;第二,“张哈佛”并不是哈佛大学创始人,只是第一个捐助的人,事实上,哈佛大学根本没有创始人,是当时殖民地会议决议成立的;第三,塑像基座上的哈佛大学创立时间刻错了,差了一年。
 
麻省理工的雕塑,名字直译是“炼金术师”,感觉不太贴切,是一个校友在建校150周年时捐赠的。不过据说那个校友本来没想捐赠,是想当做贷款贷给学校,结果在仪式上被校方一顿忽悠,情怀上来了,就免费捐了。
 
其实这事很简单。
 
捐赠者总希望自己的捐助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而相对国外的大学,国内的捐款环境实在是令人唏嘘,各种机构臃肿、各种账目混乱、各种使用不透明,更何况还有某美美之流借机炒作、火上浇油,试问,捐助者信心何在?更何况,国外大学的科研环境和水平更远飞国内可比,又有那个捐助者不希望自己的捐助能推动更大的科技进步?
 
更何况,这些私立名校是非常势利的,他们会根据不同族群的捐赠额度调整自己的招生比例,通过资助你就学的方式改变你的人生,等到你功成名就的时候再回过头来利用你的名气和金钱反哺母校。这是一种比较高端的“放长线钓大鱼”,虽然出发点并不光明正大,但是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却是一种难得的双赢。这些富豪资助西方私立名校,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这些学校对于华裔学生的资助比例,这对于整个华裔族群,其实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鱼不咬钩,怪不得鱼,得首先审视一下自己的钓鱼水平,您总是在一趟浑水里钓鱼,又舍不得放鱼饵,哪来那么多的“愿者”上钩?人家捐钱是因为社会责任感,可不是因为傻!
 
扯远了,说回美国。
 
按说美国这么好的教育条件,应该让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才是,但是我们在校园里看到的肋夹书本步履匆匆的,却是大比例的亚洲面孔。就像一位硅谷从业人员所说:“现今硅谷最大的财富不是AI,而是CI(中国人Chinese和印度人Indian)。”
 
哥伦比亚大学的小菜园,估计是学生自己利用花坛开辟的。
 
耶鲁大学的学生宿舍,据说内部设施齐全、储备丰富,遇到极端天气,学生可以一个月不用出门。
 
哈佛大学的广场,毕业典礼就在这里举行。
 
麻省理工的体育馆,没什么特色的建筑。
 
到美国的第一晚,由于时差的原因,我大半夜的睡不着,跑到宾馆楼下抽烟(宾馆房间包括厕所都不能抽烟实在是反人类的规定),前台那个值班的白人小哥一直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一档美国的娱乐节目,《明星访谈》之类的,我12点、2点、3点半下来三次,他连姿势都没变过。想起去年夏天在以色列,同样的情况,当时值班的小姑娘捧着看的是一本康德,貌似还是德文原版的,同时同境,差别立现。
 
美国的年轻人或许是在“老子天下第一”的环境里浸泡得太久,以至于丧失了斗志,对于高深的学问望而却步或者不屑一顾,宁愿从事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拿一些“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工资,也不愿趁年轻拼一把,为自己搏出个光明未来。这种情况虽然不像西欧北欧这些全民高福利的国家那般严重,但是恐怕也到了足以警醒的程度。
 
社会富裕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因此让人们“得过且过,也能过得不错”,则是一种最大的得不偿失。一个国家,如果失去奋斗的血性,恐怕只有走向崩溃,即便强大如美利坚,也是如此。
 
现在,我们还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我们面前还有人口老龄化的难题亟待解决,我们与这个超级大国之间至少还有两到三个日本的差距,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已经出现了大量安于现状的青年、耽于享乐的中年以及年厚德薄的老年,这是我们目前必须高度警惕的问题。
 
社会之中,如果年轻人不能凶狠如狼,中年人不能沉稳如虎,老年人不能雍容如象,而是反过来像狗、像猫、像狐狸,那这个社会的激励机制恐怕是出了很大的问题。
 
PS1:
 
关于素质。
 
西方人的素质也并没有什么神奇,“美国式过马路”一样存在,只不过是在完全没有车辆的情况下,而且车辆礼让行人是普遍现象,不像我们只在个别几个城市形成了规模。
 
随地扔垃圾的也有,我在中央车站附近就亲眼看见一个衣着入时的金发美女把烟头直接扔在地上,而旁边一步之遥就是垃圾箱。不过,听说美国跟欧洲一样,清理费用已经包含在烟草税当中,乱扔烟头是合法的,我没有核实过,不知真假。
 
曼哈顿的街头,垃圾一样随处可见。
 
从波士顿上高速的时候,有一件事倒是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当时路上有障碍物,好像是根木头,估计是前车掉落的,占了一个车道。在警车清理的过程中,后面四个车道的车辆全部停车,直到清理完毕,警察放行,才依次启动,很有秩序。
 
PS2:
 
再看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加油站里都有这么一个设备,是给车轮充气的,完全免费。
 
超市门口随意取用的纸盒,来源是顾客家里的多余物品。这种循环经济的方式,简单易行效果好。
 
华盛顿机场里的一个房间,猜猜是做什么的?
 
2017年2月21日于北京海淀
话题:



0

推荐

杨浪

杨浪

1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理性思考,感性评论,心灵触碰世界。公众号:浪来浪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