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瑞士 / 铁力士雪山 / 雪山脚下的小城 / 浪来浪去
在知乎上“高晓松这么牛逼为什么拍不出好电影?”这个提问的后面,除了一两个技术流的答案之外,其实大家主要的争论焦点,都在于高晓松是不是真的很牛逼。
正方认为,高的一首《同桌的你》能传唱20年,《晓说》和《晓松奇谈》点击量十几亿次,本人才华横溢、博古通今,当然牛逼。
反方认为,高在音乐方面一直在吃老本,初期之后鲜有佳作,两档脱口秀节目有大量错误,误人子弟,为人抛弃发妻、酒驾入刑,品质低劣,有点小才,算不得牛逼。
高晓松牛逼吗?
其实不好说。
因为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套牛逼体系,这个体系由领域和标准组成。
有些人觉得能扣篮很牛逼,有些人觉得会画画很牛逼,有人觉得会背唐诗三百首很牛逼,有人觉得能给素组高达做战损很牛逼……不同的领域,诞生不同的牛逼人物,但是在喜欢其他领域的人眼里,这些人物可能一钱不值。
标准则更是因人而异——1米50的姑娘,可能觉得1米70的小伙儿就很好了;但是在1米70的姑娘眼里,1米75的小伙儿估计还算是“二等残废”——标准这个东西,只要不属于国家行业规定的范围,就没法统一。
领域+标准,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牛逼的体系多到可以让最好速算专家崩溃。
在我的回答下面,有一个质疑者这么说:
牛逼不牛逼必然有一个公论。所谓公论,要么是权威,要么是大家一致的观点,是可以说清楚的。
我不同意这个结论,所以我反驳他:
那请问,公论怎么达成呢?权威发声?请问谁是权威?你心中的权威我认可吗?一致的观点?怎么一致?为这个破事来次全民公投?投出来的就一定代表民意吗?51%赞成,那是不是就戕害了49%的人的权利?
合理地质疑权威、警惕公众,才是意识的觉醒,才是自由的发端。
我们之所以迷信权威,之所以轻信公众,除了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在思想上的懒惰。
陀斯妥耶夫斯基说过:
大家都习惯坐享其成,靠别人的思想生活。
这很可怕。
在美国进行了智商统计数据表明,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民族,而且都少有地勤奋。只不过我们的勤奋表现在肉体上,可以无休止地加班,所以我们为世界贡献了华工,贡献了基于压榨劳动力的各种廉价商品;而犹太民族的勤奋表现在思想上,喜欢无休止地思考,所以他们为世界贡献了马克思,贡献了爱因斯坦,贡献了斯皮尔伯格。
肉体上的勤奋,让我们这个民族变得“有用”,制造了能够铺满地球的消费品;思想上的勤奋,则让犹太民族变得“有钱”,掌控了整个世界的经济文化命脉。
思想的懒惰,让我们即便在面对决定自己命运的选择时,也会听从于“我妈说……”、“老师说……”、“大V说……”或者“大家都说……”,却从来没有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怎么说?”
思想的懒惰,让我们嘲笑一切成功者:“没什么了不起,一只被风吹起的猪罢了……”,却从来不扪心自问:“为什么那只猪不是你?”,或者深入探究一下:“风口在哪里?没有风口,我如何起飞?”
80年代,第一批弄潮儿纷纷下海,我们冷眼旁观……
90年代,自由职业领域方兴未艾,我们无动于衷……
00年代,冲破体制束缚成为口号,我们犹疑不决……
而今,短短几十年过去,当年的“二道贩子”们都成了巨商重贾;当年的自由职业者每年版税上亿;当年冲出体制的创业者都已经拿了几轮融资,成了独角兽公司的C×O,在纳斯达克敲钟……
而我们呢?我们还在“一杯清茶一根烟,一张报纸过一天”,端坐在60年代的红砖办公楼中,晒着从窗口照进的夕阳,跟着时间一起腐朽……
是我们不够勇敢?是我们缺少能力?是我们不够勤奋?
都不是。
是思想的懒惰,让我们在面对变革时虽然蠢蠢欲动,却在多方的意见中无所适从;是思想的懒惰,让我们沉迷于岁月静好的小确幸,却看不到能够获取物质财富和心灵自由的伟大契机。
所以,高晓松是牛逼的。
他的牛逼,不在于他的作品水平有多高,也不在于他的见闻有多广,更不在于他的出身有多好……他的牛逼,在于他敢于清华辍学去追求梦想,在于他勇于突破自我去开拓边疆,在于他一身不羁爱自由的强大心灵,在于他不留恋、不盲从、时刻补充给养、时刻准备出发的独立精神。
他的活法,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定义;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每个人的命运中,真的存在一种闪闪发光的东西,叫做自由。
他做的事,我没做到,所以在我的体系中,他很牛逼。
2017年3月24日于北京海淀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