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周六的第12期《奇葩说》,大概是第四季开播以来,综合水平最低的一期。
 
这一期的辩题是“给走投有路的人捐款是不是蠢”。这本来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辩题,也是一个非常轻易地就能衍生关于“道德”和“智慧”之类的形而上的讨论的辩题。
 
但或许是刚刚释放了群体性伤害的“罗尔事件”的阴云尚未散去的缘故,所有选手包括导师在谈论起这个话题时,都有点躲躲闪闪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善用八卦掌的高手,不停地围着你绕圈子,你以为他会抽冷子跳过来给你一下重的——触及一下问题的核心——谁知他就是轻描淡写地摸了一下,既没有详细阐述,更没有深入剖析,就又跳回去继续绕圈子了。
 
这期表现最好的,依然是“大魔王”黄执中,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一颗心”的比喻可谓神来之笔。不过这个比喻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强调“千手千眼”就支持了正方观点,强调“一颗心”就给了反方机会,黄执中在论述中不小心提到了“一颗心”,不过他见机很快,迅速打住,没有授人以柄,辩论的技巧不可谓不高超。
 
至于二位导师的结辩,个人感觉有点多余。蔡康永和张泉灵虽然双双起身,气场十足,奈何一个铺垫过长、观点凌乱,另一个给人感觉是在推荐她参加的慈善公益组织,虽然确实是在“为多元观点提供多元的事实”,但由于话术的力量不够,影响了观点的表达。
 
这道辩题其实挺有意思,因为首先,“走投无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是经济上的,也可以是技术上的,更加可以是道德上的,甚至可以是伦理上的。
 
举个例子说明:
 
一个亿万富翁,他患了严重的心脏病,他全部的财产也不可能为他增加一天的生命,只能让他死得相对舒适和有尊严一点。他的“走投无路”是技术上的,只有新的医疗技术,才是他新的“路”。
 
如果这时,出现了一个贫穷的陌生人,他的健康的心脏可以拯救富翁的生命,而富翁又有足够的能力,或合法或非法地获得这颗心脏,那么他的“路”又成了一个道德问题。
 
让我们再开一下脑洞,如果有资金有技术能够创造一个试管婴儿,一个仅仅为了提供心脏而存在的富翁的“儿子”,这个时候,这条“路”难道不是一道伦理难题吗?
 
“走投无路”这四个字的含义是如此宽泛,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依靠其做出判断,来裁定我们的目标是不是符合救助的条件——事实上,大多数人,只要一看到“亿万富翁”四个字,马上就裁定他不合格了。
 
好在,在题目中有很明确的“捐款”二字,这就把“走投无路”的范围紧紧绑定在了“贫穷”上面。
 
这个时候,是不是“走投无路”,实际上就没那么重要了,而为什么“走投无路”,才比较重要。
 
在《贫穷,是一种毒品》一文中,我写了三个关于贫穷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可能获得不同方式不同来源不同程度的救济,但他们都因为某种原因浪费了这些救济,继续把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蔡康永说的好,“钱就是钱,钱不会因为扯上了神圣的理由,就变得不是钱”。
 
世界上的金钱是有限的,我们普通人所能够掌控的,则更加有限。所以,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捐助能够产生最大的效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慈善其实应该是一种变相的投资,我们捐钱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钱,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产生我们期望的效果——这个效果,可能是治好一个人的病痛,可能是把一个孩子送进学校,可能是把一些人拯救出他们糟糕的生活状态,但无论如何,对于我们来说,产生不了良好结果的慈善,就是一种浪费。
 
这其实是蔡康永和张泉灵的共同观点,就是与其我们把金钱浪费在那些完全“走投无路”的人身上,还不如让一些通过帮助就可能“走投有路”的人获得他们的路,这其实是慈善的效率的问题。
 
但是,他们也忽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所救济对象的心态。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救急不救穷“,我再加两句:”救急一时苦,救穷一场空”。
 
要知道,有些人的贫寒困苦完全咎由自取,有些人的走投无路根本无法拯救。对于那些已经甘于贫穷,把穷当做一种自豪,把穷当做一种欢乐,甚至把穷作为一种要挟的人,你的善意、你的捐助无非就是一剂免费的海洛因罢了,没准,人家还会嫌弃分量太少、纯度不够。
 
给走投有路的人捐款是不是蠢?
 
不一定。
 
最重要的是要看,你所捐助的那些“走投无路”的人,到底是因为“急”还是因为“穷”,以及你的捐助,是不是能让他“走投有路”,而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将来到底想不想“有路可走”。
 
话题:



0

推荐

杨浪

杨浪

1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理性思考,感性评论,心灵触碰世界。公众号:浪来浪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