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中国的父母们大致分为两种:
 
有一种父母很直观地觉得,孩子永远是别人家的好,聪明又伶俐,勤奋又好学,自己家这头,又馋又懒,又笨又闷,三锥子扎不出一个屁,就会窝在沙发里打游戏;
 
另一种父母则很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孩子必定属于1%的精英,笑傲江湖,众生睥睨,所以在教育上,永远只选最贵的,不选最好的,“不能耽误孩子”是他们的口头禅……
 
但无论如何,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一致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好一点,再好一点,更好一点,在“好”的道路上永远走下去。
 
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人都有惰性,孩子更加有,《王者荣耀》总是比《数学课练》显得有趣,迪士尼也肯定比补习班更加好玩,随波逐流总归轻松过逆流而上,这是孩子们很轻易就能参透的道理。
 
在孩子们眼里,生命的长度是无限的,时间除了用来挥霍别无他用。他们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让放纵自己这件事变得合理化,既达到了偷懒的目的,也没有太大的心里负担。
 
怎么办?
 
靠逼?靠管?还是靠打?
 
最近一期的《奇葩说》里,陈铭说了下面一段话:
 
前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客体从孩子变成了环境。我们关注的不再是那束花,而是土壤、阳光、空气和水分。
 
什么是孩子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
 
这是教育的一体两面,互为基础,互作补充。但可惜的是,大多数父母都过高地估计了学校的力量,或者说他们在对学校的认知上存在着一种偏差——很多人都把学校当成了加工厂,把原材料送进去,交了加工费,就应该出来一个合格的孩子。
 
这当然是错误的。学校传授的仅仅是知识,只有家庭才能培养人格。
 
陈铭说:
 
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人生的复刻。
 
我们大概很难想象,整天牌不离手、满嘴“七对捉五”的父母,会培养一个有良好阅读习惯、痴迷于文字之美的孩子;
 
我们大概很难想象,衣着不修边幅、生活邋里邋遢的父母,会打造一个纤细敏感、对生命之美有超常领悟力的孩子;
 
我们大概很难想象,在菜场跟小贩争利、把时间浪费在块八毛钱上的父母,会收获一个具有世界化格局和国际化视野的孩子;
 
我们大概很难想象,一天到晚横行乡里、“左青龙右白虎老牛在腰间”的父母,会成就一个天性纯良、温文尔雅、喜欢并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孩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孩子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在某个新方向上重走父母的道路,在某个新层次上重历父母的人生,这不仅仅是基因的力量,更是家庭气质的影响。
 
我们总说阶层已经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但其实,昂贵的精英教育只是因素之一,家庭的气质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你脏话不离口,孩子会觉得这就是语言的样子;你闲暇读诗词,孩子会觉得这就是休闲的样子;你的东西互堆乱放丢三落四,孩子会以为家,就应该像个垃圾堆;你的穿着优雅整洁落落大方,孩子会认为人,就应该有点精气神……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榜样,也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孕育一个家庭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又会保无保留地遗传给孩子,不只是形象,更渗透进灵魂。
 
最奢侈的爱,并不是那些昂贵的补习班,也不是予取予求的iPad和跑鞋,更不是恨铁不成钢的眼泪,而是父母们为了孩子,能够戒除自己的不良嗜好,填补自己的空虚生活,提振自己的颓废精神,优化自己的生活习惯,成为一个航标、一座灯塔、一盏能给在雪夜里跋涉的他们以勇气和力量的烛火。
 
孩子们的前行,并不需要你指明方向,也不需要你呐喊助威,他只需要你带领他们,一路前行,时而回头,微微一笑,传递鼓励的力量。
 
所以,想拥有更好的孩子,请先行一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2017年5月23日于北京海淀
话题:



0

推荐

杨浪

杨浪

1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理性思考,感性评论,心灵触碰世界。公众号:浪来浪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