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冤成父子,债转夫妻。
 
意思很贴切:媳妇是来讨债的,所以老公赚钱老婆花是一种天经地义;儿子是来报仇的,你上辈子害死了谁,这辈子他才来给你当儿子。所以,你儿子完全可以一边心安理得地吃着你的喝着你的,一边嫌弃你没本事,没有给他提供更好的条件,你还无话可说,谁让你上辈子欠他的呢?
 
——反正我小时候就整天怀疑自己是抱错的,到这个家来完全是出于误会,我亲爹要么是比尔盖茨,要么是比尔克林顿,至少也得是个中东的石油小国的国王,而且总有一天,会踩着五色祥云,或者开着加长林肯来接我回去——
 
这种“冤成父子”的认识十分触及亲子关系的本质,比起西方人那些“上天的礼物”、“降落凡间的天使”之类简陋的说法要高明和深刻,然而其破坏力也要巨大许多。
 
中国的父母总会天然地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不倾其所有供给孩子就是一种自私和犯罪。我们经常看到衣着入时的女儿逼自己的农民工老爸买水果手机,或者博士毕业的儿子心安理得地留在家里啃老之类的新闻,并往往将其原因简单地归于“慈母多败儿”,不过在我看来,这些情况的产生,往往因为是家长没有摆正心态,没有跟自己的孩子划清界限。
 
前几天,我跟女儿有过一次“冷酷”的谈话。
 
起因是她想买一本书,是《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剧本精装版。之前我老婆已经给她买过一个电子版本了,这次自然不会同意再买一本一样的,于是俩人就在一旁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拌嘴。
 
我本来是无所谓的,一本书而已。但女儿的一句话激怒了我,她说:“你们辛苦赚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给我花吗?现在买本书怎么就不行了……巴拉巴拉……”
 
我当时就火了,我很严肃地对她说:
 
“根据法律规定,养育你到18岁,并让你接受相应教育,是我们的责任。但是你要明白,我和你妈辛苦赚钱,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让我们自己过更好的生活。而你,只不过恰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罢了。我们并不欠你的,没有义务给你提供一切你想要的东西。你今年12岁了,应该明白有些东西并不是你天然就有权力要求的——你不是想要那本书吗?好,你去把我所有的皮鞋都打上油、擦干净,我就买给你。”
 
擦皮鞋,她当然是不愿意的,不过她最后还是得到了那本书,通过帮她妈洗内衣的方式——这件事说明,生一个女儿是很不划算的,因为她只愿意帮她妈妈干活,而把老爸的家务扔在一边……
 
有点扯远了。
 
跟孩子划清界限是很难的,但又很重要,因为这是孩子长大成为一个自由独立个体的必要前提。
 
人在婴幼儿时期,一哭,就有人把奶瓶递到嘴边;一闹,就有人抱起唱歌;一笑,就有人夸奖,甚至有人鼓掌——这样,婴儿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任何东西都可以唾手可得。
 
为什么很多育婴专家都建议让孩子哭一会再抱再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婴儿的这种错觉,好让他们在长大一点,发现自己并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产生的心理落差过大。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界限逐步树立的过程。他们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人眼中,自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想要的东西也要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才能获得。在这个阶段,如果父母不能逐步、及时地跟孩子划清界限,教会他们如何承担自己的应该承担的责任,父母就会成为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北京电视台有个栏目叫《谁在说》,专门调解家庭纠纷。我大概统计了一下,数量第一的是由房遗产纠纷而起有关老人赡养的问题,数量第二的是子女在外借贷导致的父母连带偿还的问题,不论是哪类问题,其根本,大概都源于父母和孩子的界限不清。
 
所谓界限,还不仅仅体现在金钱的方面,对于社交事务的处理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有些父母,孩子稍微受点“欺负”——跟同学吵两句嘴,被老师批评一顿——马上就炸毛,亲自出面去理论。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一旦长期化,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父母可以搞定一切、无所不能”的错觉,稍有坎坷就会缩回到父母的羽翼之下,甚至会打着父母的旗号为所欲为。
 
为什么那些二代在大难临头时会率先报出“我爸是李刚”?
 
父母一贯的强势和与孩子在社会事务上的界限的模糊,是主要原因。
 
这些“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蠢货之所以存在,被很多人归于溺爱的原因,而界限不清,就是溺爱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孩子与他人的界限模糊,会让他们觉得偷拿别人东西,不算犯罪;孩子与父母的界限模糊,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永远可以受到父母庇护,变成大号的寄生虫。
 
想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从小就向他们灌输: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因为爱,我可以把我的可以给你,但前提是我愿意才行。
 
PS:
 
界限,应该无处不在,朋友,兄弟,父子,夫妻,越亲密的关系,界限应该越明显。否则,必然伤人又害己。
 
2017年8月2日于北京海淀
 
话题:



0

推荐

杨浪

杨浪

1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理性思考,感性评论,心灵触碰世界。公众号:浪来浪去

文章